作者: 山下英子 出版社: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作名: 新・片づけ術「断捨離」 译者: 吴倩 出版
年: 2013-7-30 页数: 192 定价: CNY 32.00 装帧: 平装 丛书: 山下英子 断舍离 ISBN:
作者: 山下英子 出版社: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作名: 新・片づけ術「断捨離」 译者: 吴倩 出版年: 2013-7-30 页数: 192 定价: CNY 32.00 装帧: 平装 丛书: 山下英子 断舍离 ISBN: 9787807639817
阅读完《断舍离》,脑中产生19个想法,对于我这样一个涉事未深之人确也产生了一些影响,至少在当下的生活中,已经在践行着这一切,做到了在“入”口践行“断舍离”,一件物品如果三次遇见都有强烈的需求感,且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多次需求感,就可以“入”。而一件物品,如果长时间搁置,就必须要考虑“出”。福尔摩斯说,人的头脑就像一个阁楼,里面堆放着物品,如果阁楼里堆满了不需要的杂物,那寻找有用物品就会很困难,因此他会“定时清理”(《爱情公寓》中的吕子乔貌似也有同样的本领?)。
人的居住空间不也是如此,如果被无用的东西堆满,而且还天天都要看着,心情不会好,反之影响的就是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。如此,在【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“扔东西”】一章中,作者写下这样一句话:
斩“断”物欲 “舍”弃废物 脱“离”执念
何谓之断舍离,这句话从意义层面扩充了每一个字的含义,这就是断舍离。斩欲望,舍废物,脱执念。其实许多时候的欲望,只是脑中产生的化学反应,静下来思考思考,其实没有这么需要。
正是这样的欲望被不断满足,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废物,而后就会很容易产生执念。其实断舍离更注重空间上的。在【◆ 断舍离注重的不是物品,而是空间】一章中,作者写下这句话:
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,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。
时常在想,我真的需要这么多的物品吗?其实仔细看看,生活中使用率很高的物品,也许只有20%,其实断舍离的目的,更多的是为了整体的感受。如果物品的量超多一个较为舒适的量,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情绪,作者在【◆ 家里家外·情绪反差的痛苦】一章中,写下这样一句话:
扔掉不需要的杂物,建立舒适的生活空间,才有可能改变人生
时常谈及“人生”也许不那么好,但想想可能这人生就是每一天去积累起来的。时常做出的努力,常常也是为了改变人生。人生呀,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呢。正如作者在【◆ 人有“获得的自由”,也有“放手的自由”】一章中写道:
那时候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想要的东西得不到,人会难过。但是想扔的东西扔不得,会更痛苦。
有时为了求之不得而痛苦,又有人为了舍而不弃感到痛苦。这件事情在爱情和婚姻之上时常出现。感情的世界微妙而复杂,五十多岁的老大叔谈及爱情也不得不承认“缘分”的奇妙。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,在择偶这件事情上需越发慎重,试想如果你要跟身边的这个人共同度过6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,你还会和ta在一起吗。
说回本书,断舍离究竟如何去实践呢,在【◆ 断舍离,就是扔东西】一章中,作者总结了思维上的和物品上的断舍离,一种是精神层面,一种是物理层面。最后给出几种收纳的方法。方法具体是如何描述,可以去书里寻找答案。
观念上的断舍离 1. 认识现状 2. 停止自我否定 3. 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杂物上的断舍离 1.拿出杂物,俯瞰 2.扔掉“怎么看都是垃圾·废品”的东西 3.以自我·时间为判断基准,考虑自身与物品的“关联度”,再进行取舍 4.以“必要·合适·愉快”为标准进行取舍5.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收纳指南 1.“三分法” 2.“7·5·1法” 3.“1 out 1 in法” 4.“one touch法” 5.“自立·自由·自在法”
章节的名字虽然是“断舍离就是扔东西”,但在我看完全书的感受,作者想表达的,其实并不仅仅是“扔东西”这么简单,正如作者在本章还写下了“打扫”的程序:
最正确的“打扫”程序是首先清除那些垃圾、废品,以及不需要·不合适·不愉快的杂物,之后再转而进行杂物收纳,进行“清扫·擦拭·磨刷”。
不难看出,打扫、清除、收纳的前提都是以自身感受为基础的,换言之其实“断舍离”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扔东西让周遭环境更加干净整洁,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感觉更好,精神世界感受到舒畅,从而改变人生。
“断舍离”对人生的重塑作用,在【◆ “身体、心灵、生命”机制的回归】一章中有所描述:
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“新陈代谢”。我们的居住空间处于代谢(交换)的状态是最理想的,因此,不断地进行“使用所有物,清除无用之物”的循环,才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。
人的一天就是在不断“新陈代谢”,正如人们总是“喜新厌旧”。比如就算上等的小龙虾,天天吃也容易不适一样,人们需要一些“新鲜感”,而这“新鲜感”就是在不断地“新旧更替”中不断刷新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断舍离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帮助一些人重塑人生,在【◆ 遵守三大原则,收获怡然人生】一章中写道:
● 活在当下 ● 结果反馈到自身 ● 给予
作者梳理出可以帮助人们收获更好人生的三大原则,其实在我看来也是一个“从心出发”的过程。有时候我太过为他人着想,反而丢失了本心。其实一切“给予”的前提,都是要从自身出发,先找到自己,活在当下,之后自然而然会有些改变,当我内心变得强大,再去给予。强大的人时常给予,脆弱的人总想拥有。
断舍离,还有其他妙处,作者在【◆ 断舍离,让人生处处自在怡然】一章中提到了几种婚姻:
● 精神性的结婚 ● 动物性的结婚 ● 社会性的结婚
光看字面,就能窥见一二,精神性婚姻,即使没有结婚证,二人已是“灵魂伴侣”,动物性结婚为了满足繁衍需求,而社会性需求,为了获取社会地位而结婚。当前时代,更多的属于哪一种呢?希望未来的婚姻更多的都是第一种。为爱情而结婚,其实婚姻也许不久,查查历史会发现婚姻的认定方式都有过几次重大的更替,唯爱可以永存。
最后说到死亡:
癌症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幸福的死亡方式。并不是像心脏病或脑中风这种突然死亡的病症。在死亡来临之前,还有力气来做想做的事情。还能在死亡来临之前,全身心地用力生活。
癌症,不同的类型存活率也不同,世界上也有一种癌症是可以预防的。以胆囊癌为例,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5%。提起癌症,总令人感觉那么远,又那么近。远到触不可及,近到近在眼前。但比起其他中致死率极高的病症,也许还是幸福的吧。
这一点我与作者观点不一,虽说还有力气可以做事情,但等待死亡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。我想如果有一天自己面对死亡,我会选择坦然面对,独自离开,不惊扰任何人。
结语:《断舍离》这本书据说在很多国家都卖的很火,作者八年如一日在各地宣传此书。读完之后收益颇多。也许只有读书才是令人增长智慧的直接途径,也是调整生活基调的最佳方式。更多的答案还是去书中寻找,以书为友,愿与您交流更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