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 2.6.13 内核中引入了新的文件系统变化通知机制 inotify
,使用该特性提供的用户态调用 api ,可以方便的完成文件变化监听。
各种语言基本都提供了对该接口的调用方法: C
不必多说, Perl
使用 [Linux::Inotify2](https://metacpan.org/pod/Linux::Inotify2)
, Golang
使用 golang.org/x/sys/unix
, Python
则使用 [pyinotify](https://github.com/seb-m/pyinotify)
即可完成调用。
这里汇总所有相关监听事件,理论上针对所有语言通用:
* IN_ACCESS 文件被访问
* IN_ATTRIB 文件属性发生变化(文件元数据改变, 如权限, 链接计数, 扩展属性, 用户ID或组ID等)
* IN_CLOSE_WRITE 关闭以write方式打开的文件
* IN_CLOSE_NOWRITE 关闭以非write方式打开的文件
* IN_CREATE 在受监控目录内创建了文件/目录
* IN_DELETE 在受监控目录内删除了文件/目录
* IN_DELETE_SELF 被监测的文件/目录被删除
* IN_MODIFY 文件被修改
* IN_MOVE_SELF 移动受监测的文件或目录
* IN_MOVED_FROM 文件移出被监测的目录
* IN_MOVED_TO 文件移入被监测的目录
* IN_OPEN 文件被打开
* --------- 上述flag的集合
* IN_ALL_EVENTS 以上所有flag的集合
* IN_MOVE IN_MOVED_TO + IN_MOVED_FROM
* IN_CLOSE IN_CLOSE_WRITE + IN_CLOSE_NOWRITE
* --------- 不常用的flag
* IN_DONT_FOLLOW 不对符号链接解引用, 监控符号链接自身
* IN_MASK_ADD 将事件追加到pathname的当前监控掩码
* IN_ONESHOT 只监测一个事件, 事件发生后, 被监控项会从监控列表中消失
* IN_ONLYDIR 只监测目录
* IN_IGNORED 监控项被内核或应用程序移除
* IN_ISDIR 发生事件的是一个目录
* IN_Q_OVERFLOW Event队列溢出
* IN_UNMOUNT 文件系统unmount
参考文献
- Linux文件监控机制 inotify
- inotify原理与应用
- 基于inotify实现配置文件热更新
- seb-m/pyinotify For Python
- golang.org/x/sys/unix For Golang
- Linux::Inotify2 For Perl
1 条评论
感谢分享 赞一个